以色列|在以色列新創和以色列人一起工作

by Angel

去年待在以色列的時間說長不長,
說短也不算短,
長的足以觀察到以色列人的工作性格,
短的在情感剛建立起來就要分別。

「和以色列人一起工作是什麼感覺?」
「所以你會希伯來文嗎?」
「在以色列工作跟台灣比起來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這是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前三名。



實習的公司是一間做商務旅遊軟體的新創,
在共享空間裡佔據了兩間辦公室,
一間是工程師與設計師,
一間是銷售與運營人員。


在進公司的第二天有廠商來提案,
結束後老闆問CTO的想法,
下一個就問:
「Angel那你怎麼看?新人的意見最寶貴了!」
坐在不起眼的角落,
我被突如其來的點名嚇了一跳。

平時有我在的會議或活動都是以英文進行,
一方面以色列的新創主要專注的市場都不只是中東,
而是鎖定歐洲、美洲甚至亞洲,
因此在新創裡英文可以說是必備,
不太會有比手畫腳的窘境。

當時的會議因為廠商沒有事先準備英文版,
因此整場是以希伯來文進行。
我看著投影幕上的圖片推敲加上同事簡略翻譯,
用英文講出了幾點想法,
沒想到全場大笑:
「說,你是不是其實會希伯來文?」
原來我的回答和CTO一模一樣,
而我完全不知情。



後來公司快速擴張,
招了好多新血,
我觀察到的是公司總是新人當寶,
問他們的經驗、意見、想法。
「我們需要每個人的幫助,
他們累積的能力都是珍貴的資產。」
我的導師說。

另一方面公司裡大家各個有話直說,
搭配鏗鏘有力的希伯來文,
天天都像在吵架。
原來這是以色列的文化:權力距離低,
白話來說就是沒有官僚體系,
沒有誰比誰大,
有話憋在心裡一定會馬上得內傷。

有一天我的位子坐了一個同事,
我就到旁邊找其他座位,
另一個同事發現就幫我叫做我位子的人走開,
「要記得在以色列不開口會被欺負的!」
同事笑笑說道。

初抵以色列,
街上喇叭聲及咆哮聲讓做為行人的我生氣又緊張。
久了才知道這都是人們「發聲」的方式。
或許是猶太人好不容易重回以色列這片土地,
他們認為「凡事都要努力爭取」,
同時四周環敵讓他們體認「聽取不同聲音」的重要性,
讓侵略與包容瀰並存彌漫在日常中。

實習日常的點滴回台一看,
發現積極、直接、勇敢、包容,
正是多元宗教、人種、文化並存的以色列典型的樣貌。

離開以色列,
腦海裡迴盪的嘈雜讓我格外想念,
不會感到生氣和緊張了,
那是它獨具一格的模樣。

0 留言
2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