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服科所推甄過程與畢業回顧

by Angel
清大服科

清華大學服科所成立十多年,從2017年入學還沒什麼人知道,到近幾年報考人數激增,每年都有人不少同學來詢問Angel推甄內容與所上所學,因此利用這篇文章整理最被問到的問題,希望為想進入服科所或想更了解的你有幫助。


​清大服科所推甄的準備過程

A. 備審

1. 架構:以「特質」、「經歷」、「能力」三方面帶出「動機」,最後為「未來展望」。

2. 排版:用PPT編排,穿插圖片以及設計過的圖片。 *若要設計圖片Canva是個好選擇(免費、樣式多、模板好看,缺點是中文只 有一種字體)

3. 請教:我有固定請教兩位老師、一個學長,從他們給的意見中精簡內容、提出亮點;請東南亞的英文老師修改英文自傳和自我介紹。

B. 面試

1. 鳳梨面試軍:

a.找申請相關科系的同學組成面試團,請老師指導。

b.學生互相模擬面試演練問問題回答、給回饋。

2.準備當天帶去的資料:以基本資料及三大經歷做成四頁的履歷,以圖片為主,在一旁 點出二到三點有亮點的收穫。

面試帶去的小冊子

面試問題(全英)


(更:聽說現在設計和管理組都是用中文了)

1. 一分鐘自我介紹

2. 請說明你從財金系到企管系(輔系)到服科所之間的轉折。

3. 你覺得我們面試以服務設計角度來說辦得如何?或如何以服務設計來優化本次面試流程?

4. 你還有申請哪間學校?兩間有何不同?如果都錄取你你要去哪?


個人資料

1. 大學:
中正財金,系排四十初趴

2. 重要經歷:
Lifer發起人、TEDxChungChengU創意行銷部、德國交換

結語

1. 我沒有為推甄特別準備什麼,像是參加活動、比賽、考試等等,都是大一到大三自己有興趣做的,最後藉由推甄的機會整合、回顧,發現服科裡的服務創新、服務設計完全是我未來想走的領域。另外我覺得平時參加的很多活動都是幫助我了解自己的過程。

2. 在系上的成績中間前面一些而已,表示除了成績,服科所也看重軟實力、英文能力、相關經歷等。

回顧唸服務科學的三年 2021/6 更新

硬實力:專業知識
研究所期間修課我以使用者經驗(User Experience, UX)為核心,除了服科所,交大應藝所、交大資工系也有許多相關課程。這類課程大多都與企業合作,我修過的課合作的企業有:故宮、巨城、東森新聞雲等。過程中和業主討論,期末也能夠得到許多業界回饋,因此累積不少「有用的」實務專案經驗,在求職時非常吃香。

軟實力:活動舉辦
服科所的活動多到像在讀大學,所友回娘家、春酒、迎新溯溪、實習始業式結業式等繁足不及備載,除了當年我還接了一年所上的設計思考工作坊擔任總籌。特別的地方是同學來自各種不同領域(例如中文、化學、資工、外文、企管、財金等等等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在籌辦活動時都是真正的跨領域合作,可以在他們身上學到非常多,服科所的革命情感也不是一班研究所能比擬的(我會說這是讀研究所最無價的收穫)。

唸服科所值得嗎?
三年下來總結一句話:適合對自己夠了解的人
服科所內含的領域多元:設計、管理、資料分析、程式,也提供各類不同的計畫、專案、活動機會,老師的風格和專業更是大相徑庭。因為很多元,所以選擇很多,可以有很多嘗試和犯錯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很容易因為性質發散也很容易迷失。假設你只對單一領域有興趣,例如只喜歡打code、或喜歡單打獨鬥不喜歡合作、或想走一條安穩明確的路,那可能會讀得很痛苦,反之亦然。


對我來說念服科所對我這種喜歡很多不同事物但對單一事物又無法長時間無限投入的人真是太適合了。這三年我除了使用者經驗相關還接觸了管理、網頁程式和到中國以色列實習、瑞典上學程(前者實習為所上必修,後兩者為清大資源),以UX和創新創業為核心跨到各種領域,真的很累,但很有趣。

最後,我認為跨領域是個不可逆的趨勢,但別人或應徵面試被問起讀服科在做什麼到外面真的 超 難 解 釋,希望走在時代尖端的讀者做好心理準備(苦笑)。

🐤延伸閱讀:求職拿下全部OFFER|5件學生時期做對的事

服科所畢業出路 2022/8 新增

身邊的同學及學長姐常見的工作為:

• UX研究員(Angel即為UX研究員)

• UI/UX設計師

• 產品經理

• 專案經理

• 前/後端工程師

• 創業

• 資料科學家

🐤 任何疑問或推甄問題、履歷及面試策略請預約諮詢時段(學生有優惠方案預約前可以私訊IG詢問!)

備註

0 留言
3

You may also like